及早發現問題,給孩子及早療育的機會
如何從小在生活中培養「內感覺」?語言發展障礙如何分階段引導?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如何輔導?你知道扁平足和高足弓也會影響健康嗎?
孩子有O形、X形或XO形腿,怎麼改善?
這本書由專研感覺統合理論與實務的高麗芷老師,累積30多年的經驗及最新研究証據,深入淺出,提出常見的發展障礙及輔助對策、簡易活動方法,鼓勵父母、保母、幼教老師學會觀察及察覺問題,提供孩子適切的感覺統合刺激,及早獲得改善。
出版緣起
掌握孩子發展的先機
對嬰幼兒來說,用聽覺、觸覺、視覺、嗅覺、味覺等感官知覺,開始認識花花世界,是最自然不過的,但是有時「感覺」不對勁了,孩子的行為表現就彆扭起來。有很多理論研究都在探討孩子的行為,其中,「感覺統合」學說的興起,讓父母和老師們有了一個全新的角度來觀察孩子、理解及接納孩子,並找出新方法協助孩子成長。
「感覺統合」學說在台灣歷經30多年的發展,雖然專業學者與職能治療師兢兢業業推廣及實踐這個學說,但正如很多幼教學習理論或心理學研究被片段引用或誇大運用一樣,社會上對「感覺統合」也出現了兩極化的迷思,有些人將孩子送進自稱是提供感統遊戲或治療的幼兒園或教室,當孩子在學習或行為上出現問題時,常常過度推論是感覺統合出問題;反之,則是排拒承認孩子有感覺統合失調現象,不願尋求專業協助。部分醫療和教育體系的工作者,在缺乏充分理解之下,甚至誤以為感覺統合在運用和診斷上是不嚴謹、無研究依據的。
信誼基金會對感覺統合的關切早在1984年開端。我們與專攻職能治療、擁有感覺統合國際組織合格治療師認證的高麗芷老師合作感覺統合專欄、針對父母及幼師開設感覺統合研習課程、規劃感覺統合遊戲區及遊戲課程、出版感覺統合叢書,希望藉此幫助更多的父母與老師正確看待感覺統合,讓孩子從小在感官經驗、動作發展上及情緒調節上,都能夠適切發展。《感覺統合》叢書從第一本的出版到現在,精益求精,多次修訂擴編,期望以最新的研究數據及新案例分享給專業領域的工作者和關心孩子成長的每一家長和老師。
序
成為先知先覺者,給孩子最大的祝福!
那是久遠的記憶……1995年7月,我育嬰假留職停薪結束,回到廣播崗位上,開闢了一個利人又利己的節目――「爹地媽咪來聊天」,以一個現場廣播節目新鮮人+新手媽媽之姿,每天在空中和爸爸媽媽聊天、搏感情。
在家中帶孩子的一年半裡,每天挨著孩子、細細地看著她點點滴滴的成長。雖說是新手媽媽,但因為我是家中老么,和大哥大姊有10多歲的年齡差距,從小就習於當姑姑、阿姨,幫著哥哥姊姊帶小孩,所以當自己成為新手媽媽,許多事情卻彷彿預先演練過無數次般,真個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隨時回應孩子吃喝拉撒各種呼喚與需求,忙碌卻不慌亂。除了從小累積的豐富經驗之外,讓我安心扮演媽媽角色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般人常說的「老大照書養」,閱讀各種育兒書籍是每天不可少的功課。像個準備周全、每天都得上場的演說家,預先設想觀眾會提出的各種疑難雜症、見招拆招、解方運用自如,在孩子面前還能「老神在在」、泰然自若。
孩子年幼時我曾一再捧讀《感覺統合(上、下)》二書,它讓我了解孩子身心發展各個層面應有的進程,透過互動或在遊戲中觀察孩子的種種表現,或設計些可以促進其各方面發展的活動。那是一段安心踏實的過程,也因為對不同年齡階段孩子,在肢體、運動、心智或社會行為的發展有一定認識,我有時也會成為其他父母的諮詢對象,或在警覺有異狀的情況下「雞婆地」給予建議,無形中也宣揚了高老師在書中強調的「早期療育」觀念。這寶貴而美妙的經驗當然不能獨享,回到廣播崗位後,仰望已久的作者成了廣播室裡的座上嘉賓,高麗芷老師便是節目裡極受歡迎的常客。高老師學養俱豐、敘事邏輯清晰,加上非常溫柔甜美的嗓音,讓我們在空中分享「感覺統合」的主題,許多年裡都是聽眾朋友守候的重要時刻。曾有一段電視廣告台詞:「我是在當了爸爸之後,才開始學習當爸爸的。」很多人都為之感動不已,但我常和朋友分享不同的觀點,如果在當爸爸之前,就開始學習當爸爸,孩子一定會更好。
很開心看到高老師的感覺統合書籍重新再版,內容回應當前父母需求、版面也更加活潑易讀,期望父母們因為閱讀此書,成為孩子成長過程的先知先覺者,給孩子最大的祝福!
賴素燕 知名廣播主持人,國立教育電台節目組節目編導
掌握孩子發展的先機
對嬰幼兒來說,用聽覺、觸覺、視覺、嗅覺、味覺等感官知覺,開始認識花花世界,是最自然不過的,但是有時「感覺」不對勁了,孩子的行為表現就彆扭起來。有很多理論研究都在探討孩子的行為,其中,「感覺統合」學說的興起,讓父母和老師們有了一個全新的角度來觀察孩子、理解及接納孩子,並找出新方法協助孩子成長。
「感覺統合」學說在台灣歷經30多年的發展,雖然專業學者與職能治療師兢兢業業推廣及實踐這個學說,但正如很多幼教學習理論或心理學研究被片段引用或誇大運用一樣,社會上對「感覺統合」也出現了兩極化的迷思,有些人將孩子送進自稱是提供感統遊戲或治療的幼兒園或教室,當孩子在學習或行為上出現問題時,常常過度推論是感覺統合出問題;反之,則是排拒承認孩子有感覺統合失調現象,不願尋求專業協助。部分醫療和教育體系的工作者,在缺乏充分理解之下,甚至誤以為感覺統合在運用和診斷上是不嚴謹、無研究依據的。
信誼基金會對感覺統合的關切早在1984年開端。我們與專攻職能治療、擁有感覺統合國際組織合格治療師認證的高麗芷老師合作感覺統合專欄、針對父母及幼師開設感覺統合研習課程、規劃感覺統合遊戲區及遊戲課程、出版感覺統合叢書,希望藉此幫助更多的父母與老師正確看待感覺統合,讓孩子從小在感官經驗、動作發展上及情緒調節上,都能夠適切發展。《感覺統合》叢書從第一本的出版到現在,精益求精,多次修訂擴編,期望以最新的研究數據及新案例分享給專業領域的工作者和關心孩子成長的每一家長和老師。
序
成為先知先覺者,給孩子最大的祝福!
那是久遠的記憶……1995年7月,我育嬰假留職停薪結束,回到廣播崗位上,開闢了一個利人又利己的節目――「爹地媽咪來聊天」,以一個現場廣播節目新鮮人+新手媽媽之姿,每天在空中和爸爸媽媽聊天、搏感情。
在家中帶孩子的一年半裡,每天挨著孩子、細細地看著她點點滴滴的成長。雖說是新手媽媽,但因為我是家中老么,和大哥大姊有10多歲的年齡差距,從小就習於當姑姑、阿姨,幫著哥哥姊姊帶小孩,所以當自己成為新手媽媽,許多事情卻彷彿預先演練過無數次般,真個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隨時回應孩子吃喝拉撒各種呼喚與需求,忙碌卻不慌亂。除了從小累積的豐富經驗之外,讓我安心扮演媽媽角色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般人常說的「老大照書養」,閱讀各種育兒書籍是每天不可少的功課。像個準備周全、每天都得上場的演說家,預先設想觀眾會提出的各種疑難雜症、見招拆招、解方運用自如,在孩子面前還能「老神在在」、泰然自若。
孩子年幼時我曾一再捧讀《感覺統合(上、下)》二書,它讓我了解孩子身心發展各個層面應有的進程,透過互動或在遊戲中觀察孩子的種種表現,或設計些可以促進其各方面發展的活動。那是一段安心踏實的過程,也因為對不同年齡階段孩子,在肢體、運動、心智或社會行為的發展有一定認識,我有時也會成為其他父母的諮詢對象,或在警覺有異狀的情況下「雞婆地」給予建議,無形中也宣揚了高老師在書中強調的「早期療育」觀念。這寶貴而美妙的經驗當然不能獨享,回到廣播崗位後,仰望已久的作者成了廣播室裡的座上嘉賓,高麗芷老師便是節目裡極受歡迎的常客。高老師學養俱豐、敘事邏輯清晰,加上非常溫柔甜美的嗓音,讓我們在空中分享「感覺統合」的主題,許多年裡都是聽眾朋友守候的重要時刻。曾有一段電視廣告台詞:「我是在當了爸爸之後,才開始學習當爸爸的。」很多人都為之感動不已,但我常和朋友分享不同的觀點,如果在當爸爸之前,就開始學習當爸爸,孩子一定會更好。
很開心看到高老師的感覺統合書籍重新再版,內容回應當前父母需求、版面也更加活潑易讀,期望父母們因為閱讀此書,成為孩子成長過程的先知先覺者,給孩子最大的祝福!
賴素燕 知名廣播主持人,國立教育電台節目組節目編導
作者簡介
高麗芷老師
華人世界推廣感覺統合第一人
第13屆十大傑出女青年
《感覺統合套書》(信誼出版)榮獲第31屆「金鼎獎最佳社會科學類圖書獎」
2019年職能治療師公會全聯會奉獻獎
台北市立療養院 前復健科主任
台北醫學大學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 精神科顧問
台灣大學職能治療系 資深教師
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學會 第二、三屆理事長
台灣精神復健發展協會 第二、三、五屆理事長
臺灣大學復健醫學系學士
美國德州女子大學職能治療研究所碩士
高麗芷老師
華人世界推廣感覺統合第一人
第13屆十大傑出女青年
《感覺統合套書》(信誼出版)榮獲第31屆「金鼎獎最佳社會科學類圖書獎」
2019年職能治療師公會全聯會奉獻獎
台北市立療養院 前復健科主任
台北醫學大學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 精神科顧問
台灣大學職能治療系 資深教師
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學會 第二、三屆理事長
台灣精神復健發展協會 第二、三、五屆理事長
臺灣大學復健醫學系學士
美國德州女子大學職能治療研究所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