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得主 林芳萍
專為中、高年級讀者量身訂做的15篇兒童散文
★與《林芳萍散文集1:屋簷上的祕密》並列為經典姊妹作★
值得孩子一讀再讀的童年二部曲
充滿情味的精緻文字,珍藏溫暖人心的親情
專為中、高年級讀者量身訂做的15篇兒童散文
★與《林芳萍散文集1:屋簷上的祕密》並列為經典姊妹作★
值得孩子一讀再讀的童年二部曲
充滿情味的精緻文字,珍藏溫暖人心的親情
金鼎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得主經典之最
《林芳萍散文集1:屋簷上的祕密》姊妹作
在我的心裡,有兩個阿公。
一個在山裡,一個在畫裡。
一年一年過去,畫裡的阿公都沒變,
山裡的阿公卻老了……
15篇抒情動人的兒童散文‧精煉出最難忘的親情之愛
繼《屋簷上的祕密》之後,金鼎獎童書作家林芳萍,再度化身為既純真又善感的小女孩,透過她獨特的童話眼睛、童話心,以生動、溫潤的抒情文字,帶領小讀者走進青翠蓊鬱的山林鄉野,細細品味鄉居情趣、傳統節慶和濃密親情。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擅長以溫柔的童稚視角描繪家族長輩:阿公、阿嬤、叔公、二叔、尾仔伯母……甚至鄰居阿旺伯,這些慈愛、親切的長者身影,讓小讀者很容易聯想到自己身邊的親人,並隨著情緒飽滿的描述文字,對於「親情」、「家族」、「人際關係」之珍貴與美好,以及面對「傷逝」、「死別」的痛楚與釋然,各有不同的深刻體會。
資深畫家謝祖華則以特殊的透明片繪圖技法,再創作者眼中、心中質樸甜美的童年時光。在視覺設計上,巧妙的圖文嵌合與編排,更有如把北臺灣山間的微風綠意、陽光香雨統統精巧的收羅在這本書裡。
兒童散文,文字活潑洗鍊或優美流暢,主題、內容皆饒富童趣與想像力,是接續橋梁書的最佳讀物之一,也是增進語文能力的最佳寫作範本!
本書收錄15篇專為中、高年級讀者量身訂做的短篇兒童散文,與《屋簷上的祕密》並列為作者最重要的經典姊妹作,經得起代代讀者的閱讀和傳誦,是本土兒童文學的重要瑰寶。
得獎紀錄
★文化部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好書
★「好書大家讀」優良少年兒童讀物
★臺北市「兒童閱讀優良媒材」優良推薦
專文導賞
洪淑苓(臺大臺文所及中文系合聘教授)
許建崑(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
死亡最教人難以承受的部分──要與自己親愛的人從此分隔兩地,愛別離!所以,我用筆替這些親愛的人覓得了最適宜之地:
讓叔公重回「弟弟山」上;阿公留在如畫之境;二叔走進一片櫻花林;三隻小鳥兒飛往籠外更廣闊的天空;小狗優力步向水壩的長堤之外……
這樣想,稍稍撫慰了我與親人永別的悲傷和失落,也重新給了我思念他們的勇氣。
而當我有勇氣去開啟這道生死柵門時,才發覺,儘管死亡以築堤防、建水壩的各種形式來分隔時空,卻無法切斷源源思念的流水依歸向愛的海洋裡。
──林芳萍
自序 走過四季,荷花開
走進弟弟山
再別弟弟山
阿公的畫像
阿嬤家的櫻花,開了
誰來霞光晚餐?
飛吧!小鳥兒
沿著河堤走
竹林後的世界
翡翠山峰裡的溪
月光下的精靈
七夕夜,下雨了
金黃色的慶典
養蠶
春天的種子
一個晴朗的早晨
作品賞析之一 美的后冠 洪淑苓
作品賞析之二 用孩童的眼睛看世界 許建崑
走進弟弟山
再別弟弟山
阿公的畫像
阿嬤家的櫻花,開了
誰來霞光晚餐?
飛吧!小鳥兒
沿著河堤走
竹林後的世界
翡翠山峰裡的溪
月光下的精靈
七夕夜,下雨了
金黃色的慶典
養蠶
春天的種子
一個晴朗的早晨
作品賞析之一 美的后冠 洪淑苓
作品賞析之二 用孩童的眼睛看世界 許建崑
作者序
走過四季,荷花開
那年夏天,荷花池撐起一把一把小紅傘,柔韌的粉紅荷瓣溢灑著陽光、擎托過雨露、又自在與微風攬腰共舞的時節,我感覺心湖也有一朵荷花,要綻放了。
我將荷瓣上的雨露一顆顆收集起來,每一顆,都是一滴晶瑩的淚珠;每一滴淚珠,都閃爍著一個眼角泛光的故事。
我將筆握直如挺立的荷梗,期望它能支撐所有雨滴和淚珠的重量,一旦寫了,一定要寫下去,一直到完成!
當時,我剛送叔公走完他人生的最後一程。參加叔公的喪禮,使我非常想念阿公───這位在我生命中永遠靜默付出愛的老人。阿公過世時,我人在美國求學,沒能在他生命中重要的時刻陪伴他身旁,一直是我心中深深的遺憾。
然而卻也因為缺席了一場隆盛的告別儀式,使我始終對死亡存有一份遙遠距離的想像,認為阿公並沒有真正離開我們,他只是換了另一種形式,到了另一個世界。而這便是我覺得死亡最教人難以承受的部分───要與自己親愛的人從此分隔兩地,愛別離!
所以,我用筆替這些親愛的人覓得了最適宜之地:
讓叔公重回「弟弟山」上;阿公留在如畫之境;二叔走進一片櫻花林;三隻小鳥兒飛往籠外更廣闊的天空;小狗優力步向水壩的長堤之外……
在我心中,死亡不再只是一處冰冷、灰茫的幽域。它也許是在青翠的湖面下;或在碧綠的竹林之後……一經空間轉換,就能依著每個人不同的質性去到專屬的地方,在那裡,展開另一段新生命。
因此,死亡的同時竟也獲得了重生。這樣想,稍稍撫慰了我與親人永別的悲傷和失落,也重新給了我思念他們的勇氣。
而當我有勇氣去開啟這道生死柵門時,才發覺,儘管死亡以築堤防、建水壩的各種形式來分隔時空,卻無法切斷源源思念的流水依歸向愛的海洋裡。
這浩瀚無邊的愛,灌溉滋潤了大地萬物,使生命得以多樣姿彩的風貌呈現,不斷變化成長,展現明亮的生機與活力:
於是,從豐收的金黃橘園、各階段蛻變的蠶兒、蘊藏希望的種子……我搜尋到荷瓣上的陽光了。
就這樣,在隔年夏天將來之前,我完成了這本夾藏陽光和雨露的書。
我要把它獻給我已逝去的親人和朋友,也獻給那些曾經失去親愛的人的朋友。讓我們沿途走過生老病死的春夏秋冬後,相約一個雲淡風輕的晴朗早晨,一起笑看荷花擁攬微風,款款起舞……
這本書從初版到現在,十四個年頭過去了。今年,當它再度以新面貌出現時,阿嬤已經在去年往生。
我常常在想,阿嬤現在在哪裡呢?故鄉的櫻花樹在哪裡呢?記憶中的童年在哪裡呢?
時間看似改變了一切,但不能阻隔愛與思念。
當我重新再讀這本書時,我知道所有的愛與美好並沒有消失不見,只是轉換成另一種形式,被繼續珍藏與紀念。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去記憶生命中的人事物。而我能做的,就是試著將這些保存在我的文字裡。有一天,當我也不在了,希望還能留下生命中的這些美好,給所有心中有愛的人。
推薦序
林芳萍的文字很有滋味,我曾用「活色生香」來形容她的《屋簷上的祕密》,《走進弟弟山》依然具有這迷人的特色。許多兒童散文都會以童年為書寫對象,這本《走進弟弟山》也可從這個角度看。但林芳萍似乎決定了一個基調,那就是在敘事之外,以濃郁的抒情氣氛塑造了情境上的美感。她還擅長寫老人,在她筆下,阿公、阿嬤、阿旺伯、尾仔伯母等,都活躍於她的童年舞臺。書寫童年,其實就是在書寫一種死亡與逝去的歲月,但是因為美的理由,它們都再次復活,活在作者與讀者的心中。林芳萍的兒童散文,確實當得起「美」的后冠,令人讚賞。
兒童文學大家長林良先生曾說,芳萍具有「童話眼睛童話心」,能夠把童話精神與散文結合,而形成一種獨特的「童話散文」……引領孩子及早接受生命教育,體認生活中有喜樂,也有悲傷,是童書作家創作時的重要課題之一。但兒童文學的寫作,主題卻不宜淺顯外露,誠如自名「思想貓」的桂文亞女士曾經說過的──寫作的主旨,要讓孩子踮一下腳尖才搆得到的,才會有滋味。芳萍的作品,就有這樣的高度與深度。
走過四季,荷花開
那年夏天,荷花池撐起一把一把小紅傘,柔韌的粉紅荷瓣溢灑著陽光、擎托過雨露、又自在與微風攬腰共舞的時節,我感覺心湖也有一朵荷花,要綻放了。
我將荷瓣上的雨露一顆顆收集起來,每一顆,都是一滴晶瑩的淚珠;每一滴淚珠,都閃爍著一個眼角泛光的故事。
我將筆握直如挺立的荷梗,期望它能支撐所有雨滴和淚珠的重量,一旦寫了,一定要寫下去,一直到完成!
當時,我剛送叔公走完他人生的最後一程。參加叔公的喪禮,使我非常想念阿公───這位在我生命中永遠靜默付出愛的老人。阿公過世時,我人在美國求學,沒能在他生命中重要的時刻陪伴他身旁,一直是我心中深深的遺憾。
然而卻也因為缺席了一場隆盛的告別儀式,使我始終對死亡存有一份遙遠距離的想像,認為阿公並沒有真正離開我們,他只是換了另一種形式,到了另一個世界。而這便是我覺得死亡最教人難以承受的部分───要與自己親愛的人從此分隔兩地,愛別離!
所以,我用筆替這些親愛的人覓得了最適宜之地:
讓叔公重回「弟弟山」上;阿公留在如畫之境;二叔走進一片櫻花林;三隻小鳥兒飛往籠外更廣闊的天空;小狗優力步向水壩的長堤之外……
在我心中,死亡不再只是一處冰冷、灰茫的幽域。它也許是在青翠的湖面下;或在碧綠的竹林之後……一經空間轉換,就能依著每個人不同的質性去到專屬的地方,在那裡,展開另一段新生命。
因此,死亡的同時竟也獲得了重生。這樣想,稍稍撫慰了我與親人永別的悲傷和失落,也重新給了我思念他們的勇氣。
而當我有勇氣去開啟這道生死柵門時,才發覺,儘管死亡以築堤防、建水壩的各種形式來分隔時空,卻無法切斷源源思念的流水依歸向愛的海洋裡。
這浩瀚無邊的愛,灌溉滋潤了大地萬物,使生命得以多樣姿彩的風貌呈現,不斷變化成長,展現明亮的生機與活力:
於是,從豐收的金黃橘園、各階段蛻變的蠶兒、蘊藏希望的種子……我搜尋到荷瓣上的陽光了。
就這樣,在隔年夏天將來之前,我完成了這本夾藏陽光和雨露的書。
我要把它獻給我已逝去的親人和朋友,也獻給那些曾經失去親愛的人的朋友。讓我們沿途走過生老病死的春夏秋冬後,相約一個雲淡風輕的晴朗早晨,一起笑看荷花擁攬微風,款款起舞……
這本書從初版到現在,十四個年頭過去了。今年,當它再度以新面貌出現時,阿嬤已經在去年往生。
我常常在想,阿嬤現在在哪裡呢?故鄉的櫻花樹在哪裡呢?記憶中的童年在哪裡呢?
時間看似改變了一切,但不能阻隔愛與思念。
當我重新再讀這本書時,我知道所有的愛與美好並沒有消失不見,只是轉換成另一種形式,被繼續珍藏與紀念。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去記憶生命中的人事物。而我能做的,就是試著將這些保存在我的文字裡。有一天,當我也不在了,希望還能留下生命中的這些美好,給所有心中有愛的人。
推薦序
林芳萍的文字很有滋味,我曾用「活色生香」來形容她的《屋簷上的祕密》,《走進弟弟山》依然具有這迷人的特色。許多兒童散文都會以童年為書寫對象,這本《走進弟弟山》也可從這個角度看。但林芳萍似乎決定了一個基調,那就是在敘事之外,以濃郁的抒情氣氛塑造了情境上的美感。她還擅長寫老人,在她筆下,阿公、阿嬤、阿旺伯、尾仔伯母等,都活躍於她的童年舞臺。書寫童年,其實就是在書寫一種死亡與逝去的歲月,但是因為美的理由,它們都再次復活,活在作者與讀者的心中。林芳萍的兒童散文,確實當得起「美」的后冠,令人讚賞。
臺大臺文所及中文系合聘教授 洪淑苓
兒童文學大家長林良先生曾說,芳萍具有「童話眼睛童話心」,能夠把童話精神與散文結合,而形成一種獨特的「童話散文」……引領孩子及早接受生命教育,體認生活中有喜樂,也有悲傷,是童書作家創作時的重要課題之一。但兒童文學的寫作,主題卻不宜淺顯外露,誠如自名「思想貓」的桂文亞女士曾經說過的──寫作的主旨,要讓孩子踮一下腳尖才搆得到的,才會有滋味。芳萍的作品,就有這樣的高度與深度。
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 許建崑
作者簡介
林芳萍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美國休士頓大學幼教碩士。
曾獲「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臺北市公車詩文獎、陳國政兒童文學獎散文首獎、金鼎獎推薦獎、信誼幼兒文學獎文字首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等。
著有兒童散文《林芳萍散文集1:屋簷上的祕密》,兒童散文詩《稻草人想說的話──林芳萍散文詩集》,兒童詩歌《誰要跟我去散步?》、《我愛玩》、《愛畫畫的詩》、《ㄅㄆㄇ唱學兒歌》、《青果子》、《彩虹花》,童話《ㄅㄆㄇ識字童話》,繪本創作《會說話的畫》,以及繪本翻譯等共百餘冊。
繪者簡介
謝祖華
英國普利茅斯大學平面設計系畢業。插畫家、愛樂人、攝影迷。繪有《林芳萍散文集1:屋簷上的祕密》、《帝國末日的山水畫:老殘遊記》、《李白:長安有個醉詩仙》、《風島飛起來了》、《我愛藍樹林》、《紅瓦房》,以及英譯本《橘子紅了》等書。2013年獲英國《Becoming a Successful Illustrator》一書介紹,同年並以「Great Wall」系列入選美國IPA國際攝影獎。
身為山腳下長大的小孩,其筆鋒追求自然靈性之美,從最初的風島到近期的經典文學系列,畫裡總有著回憶的味道。近來亦嘗試與建築家、音樂家、詩人跨界合作,呈現多樣的創作風貌。
林芳萍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美國休士頓大學幼教碩士。
曾獲「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臺北市公車詩文獎、陳國政兒童文學獎散文首獎、金鼎獎推薦獎、信誼幼兒文學獎文字首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等。
著有兒童散文《林芳萍散文集1:屋簷上的祕密》,兒童散文詩《稻草人想說的話──林芳萍散文詩集》,兒童詩歌《誰要跟我去散步?》、《我愛玩》、《愛畫畫的詩》、《ㄅㄆㄇ唱學兒歌》、《青果子》、《彩虹花》,童話《ㄅㄆㄇ識字童話》,繪本創作《會說話的畫》,以及繪本翻譯等共百餘冊。
繪者簡介
謝祖華
英國普利茅斯大學平面設計系畢業。插畫家、愛樂人、攝影迷。繪有《林芳萍散文集1:屋簷上的祕密》、《帝國末日的山水畫:老殘遊記》、《李白:長安有個醉詩仙》、《風島飛起來了》、《我愛藍樹林》、《紅瓦房》,以及英譯本《橘子紅了》等書。2013年獲英國《Becoming a Successful Illustrator》一書介紹,同年並以「Great Wall」系列入選美國IPA國際攝影獎。
身為山腳下長大的小孩,其筆鋒追求自然靈性之美,從最初的風島到近期的經典文學系列,畫裡總有著回憶的味道。近來亦嘗試與建築家、音樂家、詩人跨界合作,呈現多樣的創作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