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周朝王室權力衰微,諸侯群雄紛爭,在戰爭頻仍的時代,邪惡與忠誠相伴而生,對國家忠誠的子產如何在大國環伺中輔佐君王?鬧出醜聞的齊襄公如何得到報應?國君夫人南子對孔子不敬,造成什麼影響?
本書根據《左傳》的精華改寫,以鄭、衛、齊、魯、晉、宋、秦、楚、許、虞、虢八個諸侯國的十三個故事,敍述發生在這些國家的人和事,展示這一時期邪惡與忠誠相互糾纏、衝突的真實歷史;並與《左傳故事:爭霸風雲》的內容相互呼應和補充。
本書根據《左傳》的精華改寫,以鄭、衛、齊、魯、晉、宋、秦、楚、許、虞、虢八個諸侯國的十三個故事,敍述發生在這些國家的人和事,展示這一時期邪惡與忠誠相互糾纏、衝突的真實歷史;並與《左傳故事:爭霸風雲》的內容相互呼應和補充。
第一篇 春秋初期,鄭國曾經獨強於黃河下游。
01 母子、兄弟、王冠
02 艱難的堅守——鄭國大政治家、智者子產
第二篇 衛、鄭、魯、晉等國的先祖都是周王室的後代。「春秋」伊始,衛國內部發生了許多事情。
03 大義的勝利——春秋初期衛國內亂平定記
04 「誰也別想阻攔我」——愛國女詩人許穆夫人
05 南子其人
第三篇 齊桓公登位之前,他的哥哥諸兒(齊襄公)製造了大醜聞。
06 躲不掉的懲罰
第四篇 魯國是周公旦兒子的封國。周公「制禮作樂」,西周的文化在魯國保存得最完整。自莊公以後,公族執掌大政,與國君的權力鬥爭延續一個世紀,國勢大衰。
07 奇人曹劌
08 誰是魯國內亂的製造者?
09 寶座在雲端——魯國國君與「三桓」百年權力之爭
第五篇 重耳之父晉獻公繼承父業統一全晉後便開始對外擴張。但真正主霸中原的是晉文公重耳。重耳初登霸位,說不清幾分愜意,幾分遺憾。
10 迷失的抉擇
11 金字塔頂上的爭鬥——平王東遷後周王室的兩次內亂
12 鳥兒,你飛向何方?——尋找介之推
第六篇 從第17代國君殤公開始的40年時間裏,宋國四易其主,政局動盪,其中的關鍵人物之一是華父督。
13 「你死期到了」——華父督為官主政三十年
附錄
01 春秋形勢圖
02 《左傳故事》所記大事年表
後記
01 母子、兄弟、王冠
02 艱難的堅守——鄭國大政治家、智者子產
第二篇 衛、鄭、魯、晉等國的先祖都是周王室的後代。「春秋」伊始,衛國內部發生了許多事情。
03 大義的勝利——春秋初期衛國內亂平定記
04 「誰也別想阻攔我」——愛國女詩人許穆夫人
05 南子其人
第三篇 齊桓公登位之前,他的哥哥諸兒(齊襄公)製造了大醜聞。
06 躲不掉的懲罰
第四篇 魯國是周公旦兒子的封國。周公「制禮作樂」,西周的文化在魯國保存得最完整。自莊公以後,公族執掌大政,與國君的權力鬥爭延續一個世紀,國勢大衰。
07 奇人曹劌
08 誰是魯國內亂的製造者?
09 寶座在雲端——魯國國君與「三桓」百年權力之爭
第五篇 重耳之父晉獻公繼承父業統一全晉後便開始對外擴張。但真正主霸中原的是晉文公重耳。重耳初登霸位,說不清幾分愜意,幾分遺憾。
10 迷失的抉擇
11 金字塔頂上的爭鬥——平王東遷後周王室的兩次內亂
12 鳥兒,你飛向何方?——尋找介之推
第六篇 從第17代國君殤公開始的40年時間裏,宋國四易其主,政局動盪,其中的關鍵人物之一是華父督。
13 「你死期到了」——華父督為官主政三十年
附錄
01 春秋形勢圖
02 《左傳故事》所記大事年表
後記
序
本書的13個故事涉及鄭、衛、齊、魯、晉、宋、秦、楚、許、虞、虢等諸侯國及周王室的人和事,是《左傳故事:爭霸風雲》的呼應和補充。讀者能從中看到春秋時期更為豐富的社會狀況。
故事中的人物,不論是邪惡製造者還是國家利益、社會政治理想的忠誠衛士,都以其各自的言行交織成真實的歷史,並啟示我們,在今後無法預測的時期內,邪惡與忠誠都是生活中相互糾纏的常客,直到人們自覺地將內心的邪惡蕩滌乾淨為止。但生活的主流還會是忠誠;只有忠誠才能給人溫暖和幸福。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經典古籍汗牛充棟,這是我們祖先留下的寶貴遺產。我的老師周桂鈿教授說得好:“將國學的智慧轉化為當今群眾喜歡接受的形式,才能實現大眾化,現在普及工作是當務之急。”先生的教誨中肯而及時。臺灣書房出版有限公司致力普及國學,策劃了古典文萃輕鬆讀這一工程,並給我加入這一工程的機會,主編蘇美嬌小姐為本書面世付出了極大的熱情和精力,特在此表示敬意和感謝。筆下愛和恨,甘苦心自知。多年的寫作離不開內子胡世英女士和小女張立的支持。「先秦故事系列」暫時完成《論語故事》、《左傳故事:爭霸風雲》、《左傳故事:邪惡與忠誠》三冊,我將這些心血之作也獻給她們。
本書的13個故事涉及鄭、衛、齊、魯、晉、宋、秦、楚、許、虞、虢等諸侯國及周王室的人和事,是《左傳故事:爭霸風雲》的呼應和補充。讀者能從中看到春秋時期更為豐富的社會狀況。
故事中的人物,不論是邪惡製造者還是國家利益、社會政治理想的忠誠衛士,都以其各自的言行交織成真實的歷史,並啟示我們,在今後無法預測的時期內,邪惡與忠誠都是生活中相互糾纏的常客,直到人們自覺地將內心的邪惡蕩滌乾淨為止。但生活的主流還會是忠誠;只有忠誠才能給人溫暖和幸福。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經典古籍汗牛充棟,這是我們祖先留下的寶貴遺產。我的老師周桂鈿教授說得好:“將國學的智慧轉化為當今群眾喜歡接受的形式,才能實現大眾化,現在普及工作是當務之急。”先生的教誨中肯而及時。臺灣書房出版有限公司致力普及國學,策劃了古典文萃輕鬆讀這一工程,並給我加入這一工程的機會,主編蘇美嬌小姐為本書面世付出了極大的熱情和精力,特在此表示敬意和感謝。筆下愛和恨,甘苦心自知。多年的寫作離不開內子胡世英女士和小女張立的支持。「先秦故事系列」暫時完成《論語故事》、《左傳故事:爭霸風雲》、《左傳故事:邪惡與忠誠》三冊,我將這些心血之作也獻給她們。
張德文
作者簡介
張德文(1932—2017)
湖南永州人,1957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美學之教學及儒學之研究多年。有專著《先秦儒家思想三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6),《人性善化及人格提升——先秦兩漢儒家理想人格思想及其現代鏈接》(香港新風出版社,2006)。在海峽兩岸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孔子的「詩教」觀及其美育思想》、《孟子論人格美及其塑造》、《從<樂論>看荀子的美育思想》、《董仲舒的「天人關係」模式及其思維方式》、《美育過程的系統分析》等六十餘篇,《阿里山紀行》、《攀登者》、《人在雲水飄渺間》等散文三十餘篇。曾應邀來臺學術交流。
張德文(1932—2017)
湖南永州人,1957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美學之教學及儒學之研究多年。有專著《先秦儒家思想三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6),《人性善化及人格提升——先秦兩漢儒家理想人格思想及其現代鏈接》(香港新風出版社,2006)。在海峽兩岸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孔子的「詩教」觀及其美育思想》、《孟子論人格美及其塑造》、《從<樂論>看荀子的美育思想》、《董仲舒的「天人關係」模式及其思維方式》、《美育過程的系統分析》等六十餘篇,《阿里山紀行》、《攀登者》、《人在雲水飄渺間》等散文三十餘篇。曾應邀來臺學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