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下「故事奇想樹」超亮眼新書 每個孩子絕對不能錯過
鬼才作家 林哲璋 x 超人氣畫家BO2 繼「用點心學校」再打造
「不偷懶小學」系列 第一集不看不可,不笑不散!
貼近孩子的語文趣味,融合笑話、腦筋急轉彎、繞口令、相聲的新幽默童話!
鬼才作家 林哲璋 x 超人氣畫家BO2 繼「用點心學校」再打造
「不偷懶小學」系列 第一集不看不可,不笑不散!
貼近孩子的語文趣味,融合笑話、腦筋急轉彎、繞口令、相聲的新幽默童話!
「不偷懶小學」 開學了!!
繼暢銷熱賣的「用點心學校」系列,
鬼才作家 林哲璋 x 超人氣畫家 BO2又一爆笑童話!
為什麼「猴塞壘」大王會捐出一塊草地,成立「不偷懶小學」?
除了什麼都不知道的「不知道」、真的很不簡單的「不簡單」,
這所很不一樣的學校裡,到底還有幾個姓「不」的怪學生?
一起來上學吧!不管你是「不聽話」、「不小心」、「不是我」……
還是喜歡摸魚的海盜,認真又勇敢的「不摸魚」老師統統歡迎!
經過一連串激烈的競爭,「猴塞壘」當上了新任的猴大王。沒想到,明明身為大王,還是被海盜欺負……幸好「不家村」的村民把牠從海盜手中救了出來!為了報答村民,猴塞壘大王捐出一塊猴子森林的草地,成立一所不讓小朋友偷懶的「不偷懶小學」。
不爸爸的幾個孩子也在這所學校念書,一家兄弟姊妹──「不知道」、「不簡單」、「不聽話」、「不小心」、「不是我」……天天上演「不」笑話,天天鬧出「不」問題,甚至連〈狼來了〉和〈國王的新衣〉裡的童話人物,也一起來攪局,讓熱心教學的「不摸魚」老師傷透了腦筋!
不過,不摸魚老師就是「不摸魚」,說什麼都要讓個個學生跟他一樣誠實、守規矩並用心學習……
「用點心學校」作者林哲璋與繪者BO2再度攜手合作,為孩子打造閱讀樂趣100%的橋梁書新系列──「不偷懶小學」!
全書情節緊湊,笑料新穎,充分發揮文字音義的雙關趣味;文、圖從頭到尾皆無冷場,讓孩子一口氣讀到最後一頁,笑聲不斷,回味無窮,一讀再讀!
大力推薦
★榮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童話特優
★知名青少年暨兒童文學作家 王文華
知名作家‧親子教育專家 李崇建
(按照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本書以十篇故事串連而成,篇幅不長,每段故事卻都很精彩。作者走出一條經典童話外的小路(也就是除了公主、王子的刻板童話),從猴王報恩帶出不家村,再以不家村裡「不知道」小朋友上學記做主軸,大玩特玩詞語新定義、翻轉與再組合,做了一次很成功的實驗。
一個什麼都不知道的孩子,可不可能知道一件事?
一個從來都不摸魚的老師,能不能戰勝逼他摸魚的海盜?
奇思妙想源源不絕,讓人閱讀時,不得不拍案大叫──好!
──知名青少年暨兒童文學作家 王文華
哲璋肯定深入觀察過小朋友,知道孩子喜歡什麼樣的「梗」,對什麼樣的題材感興趣,或者他天生便有搞笑、童真的神經,懂得小孩的品味。閱讀哲璋的童書,會看到他融合了笑話、腦筋急轉彎、繞口令,甚至相聲的橋段。在極盡所能的搞笑背後,哲璋也許有一個更大的企圖,開發孩子創造性的思考邏輯,不被既定的思維局限,繼而引發更多趣味的聯想,成為一個思路活潑的人。在這個需要想像的年代,為孩子書寫跳出框架的故事,除了需要想像力,也需要無比的勇氣,而林哲璋是成功的創作者。
──知名作家‧親子教養專家 李崇建
得獎紀錄
★榮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童話特優
作者的話 名字的魔法
猴塞壘!猴王報恩
1、「不知道」知道的事
2、「不摸魚」老師
3、「不簡單」果然不簡單
4、「不聽話」就是不聽話
5、苦瓜臉學生
6、「不小心」,千萬要小心!
7、「不是我」害的!
8、不一樣的〈狼來了〉
9、不一樣的〈國王的新衣〉
推薦文 跳出框架的童書作家 李崇建
猴塞壘!猴王報恩
1、「不知道」知道的事
2、「不摸魚」老師
3、「不簡單」果然不簡單
4、「不聽話」就是不聽話
5、苦瓜臉學生
6、「不小心」,千萬要小心!
7、「不是我」害的!
8、不一樣的〈狼來了〉
9、不一樣的〈國王的新衣〉
推薦文 跳出框架的童書作家 李崇建
推薦序
跳出框架的童書作家
林哲璋要出新書了,小朋友都樂壞了。當學生知道我為林哲璋寫推薦文,紛紛詢問新書何時會上架,圖書室已經有人填好預借書單了。這樣的情況,一定羨煞不少童書作家吧!
根據我調查超過五百位小學生,哲璋的作品最受小朋友喜愛,不僅圖書室借閱第一名,也是當今小學生最耳熟能詳的作家。哲璋很了解小朋友的心理,懂得將故事說得好笑,說得讓孩子念念不忘,而且令孩子一讀再讀。
閱讀林哲璋的童書,會看到他融合了笑話、腦筋急轉彎、繞口令,甚至相聲的橋段,置入文本之中。這些呈現取向,都是專為讀者與觀眾設計的形式,而林哲璋蒐集這些資訊,經由他巧妙的安排轉化,一篇篇膾炙孩子之口的作品便出爐了。
《不偷懶小學1:不摸魚老師》便具有他一貫的特色,將熟悉笑話的「梗」敲碎,重新整合在書中。比如「摸魚」摸到「鱷魚」;一個名叫「不知道」的學生,什麼都不知道,當老師問他名字時……這類題材都是過往的經典笑話,經過他巧妙融合,重新呈現出新的面貌。在這些好笑的故事背後,林哲璋運用了腦筋急轉彎裡的聯想,創造了宛如相聲裡插科打諢的效果,比如「不家村」這些姓不的人們,取了名字卻成了相反的意思,「摸魚」成了「不摸魚」、「簡單」反而「不簡單」、「開心」卻變成「不開心」……並且延續這樣的聯想,創造出林哲璋式邏輯的好料:不摸魚老師從不摸魚,但他要如何吃魚?看到魚尾紋怎麼辦?遇到和尚敲木魚呢?
在極盡所能的搞笑背後,林哲璋也許有一個更大的企圖,開發孩子創造性的思考邏輯,不被既定的思維局限,繼而引發更多趣味的聯想,成為一個思路活潑的人。本書最末,更直接置入了〈放羊的小孩〉與〈國王的新衣〉兩篇經典童話,藉由「不一樣」之口,訴說出與一般人不同的思考模式,也許正是哲璋的企圖所在。
閱讀哲璋的這本童話新書,讓我想到西方著名的小說家愛倫坡,在書寫無靈感時,以兩組不相干的詞組串成一個故事,讓自己跳脫出僵化的思維架構。林哲璋則是以多個不相干的物件,串成了一組有企圖的故事,讓人有瞠目結舌之感。在這個需要想像的年代,為孩子書寫出跳出框架的故事,除了需要想像力之外,也需要無比的勇氣,而林哲璋是成功的創作者。
作者序
名字的魔法
「你們知道我的名字嗎?」我曾經在課堂上問了一個問題,臺下學生異口同聲回答:「知道!」但當我再問:「既然你知『道』──那麼,『道』是什麼呢?」這時,講臺下就鴉雀無聲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道家哲學而言,「道」是一種博大精深、難以言傳的真理。但作為「文學」提供給「語言」的材料來說,「道」是一個耳熟能詳、稀鬆平常、用途極廣的普通單字。
很多深刻的東西,往往因為常見,而被忽略……
「名」──我們文化中,小朋友最先接觸到的「文學作品」其實是「名字」,名字不但是吾人一生中回答最多、最正確的答案,也是家人、親友加諸在我們身上最早、最深的「祈願」、「魔咒」、「期許」及「鼓勵」。因為太熟悉了,故而時常忽視它的無上法力,忘記當初它被創作時,耗費了長輩多少「研發」和「推敲」的精力。
名字的兩大特性,和作文若合符節:第一,希望獨樹一格、不同凡響;第二,要求文字優美、意涵深遠。
古人取名分「名」與「字」,例如:諸葛「亮」字孔「明」,岳「飛」字「鵬」舉,曾「鞏」字子「固」……大致「名」和「字」都有一定的「基因」,研究起來十分有趣。
記得小時候,對於祖父的名字「鳳魯」感到十分奇怪。「魯」字臺語發音「LOˋ」有「操煩」、「負擔」之意,常聽鄰居稱呼祖父為「老魯伯」,我心中則浮現魯肉飯或小孩爬到媽媽頭上的景象。
長大後,才發現「鳳魯」是個優雅、有意涵的名字,因為我從書中認識了一位生在「魯」國曲阜,曾被人稱作「鳳兮!鳳兮!」的至聖先師──孔子。
小時候,在臺語劇裡聽過最好玩的名字叫「罔腰」、「罔市」,意思是「勉強育」、「勉強飼」,通常被用在丑角或苦命女身上。原本,我以為這算是取名原則(文字美,意涵雅)的例外;等到長大了,明白歷史了,才領悟在窮困荒亂的時代,拋子棄女有時是常態,那些被取名為「罔腰」、「罔市」者顯然都留了下來。父母呼喊子女名字的同時,也在提醒自己「勉力育之」──名字亦如反射「祈願」、「魔咒」、「期許」及「鼓勵」的鏡子,會給予呼名者力量。
關於「不」……有研究顯示,兩、三歲的小孩最喜歡說「不」,不喜歡的事情說「不」,喜歡的事情也說「不」。而專家表示:「這是正常的!」
當孩子發現自己擁有這項誘人的「權力」──藉由說「不」去影響一件事情的發生與不發生,他們並不是故意吵鬧,也不是不孝,而是處在建立自我認知、養成獨立的階段──專家建議父母用幽默感輕鬆以對。
可見「不」是小朋友覺得親切無比的「字」,用來引出「名字」的趣事,豈不宜乎!
名字實在很重要啊!我寫過一首童詩,讀過的人都認同我「取名很重要」的說法──
〈瘦身〉
我悲慘的遭遇 全是因為你
這雙黑手
我很努力了
每天以水龍頭的淚洗面
不停的 瘦身 瘦身
直到消失
你仍然不停止
這個稱號 叫我
「肥」皂
每次我問小朋友:「你們最早讀到的文學作品是什麼呀?是多大年紀讀的呢?」很多小朋友的答案能回溯到在媽媽肚子裡就聽過的故事、兒歌、搖籃曲,卻很少小朋友發現「名字」──這個由父母絞盡腦汁創作,力求文字優雅、意義深長的「一、兩個字」文學,真是好可惜。
本書企圖以名字的魔法,喚醒小朋友對習以為常「文化現象及文學語言」的注意與省思,進而發現我們與眾不同的傳統特色中,也蘊含許多新鮮有趣的童話題材、文學元素。
跳出框架的童書作家
林哲璋要出新書了,小朋友都樂壞了。當學生知道我為林哲璋寫推薦文,紛紛詢問新書何時會上架,圖書室已經有人填好預借書單了。這樣的情況,一定羨煞不少童書作家吧!
根據我調查超過五百位小學生,哲璋的作品最受小朋友喜愛,不僅圖書室借閱第一名,也是當今小學生最耳熟能詳的作家。哲璋很了解小朋友的心理,懂得將故事說得好笑,說得讓孩子念念不忘,而且令孩子一讀再讀。
閱讀林哲璋的童書,會看到他融合了笑話、腦筋急轉彎、繞口令,甚至相聲的橋段,置入文本之中。這些呈現取向,都是專為讀者與觀眾設計的形式,而林哲璋蒐集這些資訊,經由他巧妙的安排轉化,一篇篇膾炙孩子之口的作品便出爐了。
《不偷懶小學1:不摸魚老師》便具有他一貫的特色,將熟悉笑話的「梗」敲碎,重新整合在書中。比如「摸魚」摸到「鱷魚」;一個名叫「不知道」的學生,什麼都不知道,當老師問他名字時……這類題材都是過往的經典笑話,經過他巧妙融合,重新呈現出新的面貌。在這些好笑的故事背後,林哲璋運用了腦筋急轉彎裡的聯想,創造了宛如相聲裡插科打諢的效果,比如「不家村」這些姓不的人們,取了名字卻成了相反的意思,「摸魚」成了「不摸魚」、「簡單」反而「不簡單」、「開心」卻變成「不開心」……並且延續這樣的聯想,創造出林哲璋式邏輯的好料:不摸魚老師從不摸魚,但他要如何吃魚?看到魚尾紋怎麼辦?遇到和尚敲木魚呢?
在極盡所能的搞笑背後,林哲璋也許有一個更大的企圖,開發孩子創造性的思考邏輯,不被既定的思維局限,繼而引發更多趣味的聯想,成為一個思路活潑的人。本書最末,更直接置入了〈放羊的小孩〉與〈國王的新衣〉兩篇經典童話,藉由「不一樣」之口,訴說出與一般人不同的思考模式,也許正是哲璋的企圖所在。
閱讀哲璋的這本童話新書,讓我想到西方著名的小說家愛倫坡,在書寫無靈感時,以兩組不相干的詞組串成一個故事,讓自己跳脫出僵化的思維架構。林哲璋則是以多個不相干的物件,串成了一組有企圖的故事,讓人有瞠目結舌之感。在這個需要想像的年代,為孩子書寫出跳出框架的故事,除了需要想像力之外,也需要無比的勇氣,而林哲璋是成功的創作者。
作者序
名字的魔法
「你們知道我的名字嗎?」我曾經在課堂上問了一個問題,臺下學生異口同聲回答:「知道!」但當我再問:「既然你知『道』──那麼,『道』是什麼呢?」這時,講臺下就鴉雀無聲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道家哲學而言,「道」是一種博大精深、難以言傳的真理。但作為「文學」提供給「語言」的材料來說,「道」是一個耳熟能詳、稀鬆平常、用途極廣的普通單字。
很多深刻的東西,往往因為常見,而被忽略……
「名」──我們文化中,小朋友最先接觸到的「文學作品」其實是「名字」,名字不但是吾人一生中回答最多、最正確的答案,也是家人、親友加諸在我們身上最早、最深的「祈願」、「魔咒」、「期許」及「鼓勵」。因為太熟悉了,故而時常忽視它的無上法力,忘記當初它被創作時,耗費了長輩多少「研發」和「推敲」的精力。
名字的兩大特性,和作文若合符節:第一,希望獨樹一格、不同凡響;第二,要求文字優美、意涵深遠。
古人取名分「名」與「字」,例如:諸葛「亮」字孔「明」,岳「飛」字「鵬」舉,曾「鞏」字子「固」……大致「名」和「字」都有一定的「基因」,研究起來十分有趣。
記得小時候,對於祖父的名字「鳳魯」感到十分奇怪。「魯」字臺語發音「LOˋ」有「操煩」、「負擔」之意,常聽鄰居稱呼祖父為「老魯伯」,我心中則浮現魯肉飯或小孩爬到媽媽頭上的景象。
長大後,才發現「鳳魯」是個優雅、有意涵的名字,因為我從書中認識了一位生在「魯」國曲阜,曾被人稱作「鳳兮!鳳兮!」的至聖先師──孔子。
小時候,在臺語劇裡聽過最好玩的名字叫「罔腰」、「罔市」,意思是「勉強育」、「勉強飼」,通常被用在丑角或苦命女身上。原本,我以為這算是取名原則(文字美,意涵雅)的例外;等到長大了,明白歷史了,才領悟在窮困荒亂的時代,拋子棄女有時是常態,那些被取名為「罔腰」、「罔市」者顯然都留了下來。父母呼喊子女名字的同時,也在提醒自己「勉力育之」──名字亦如反射「祈願」、「魔咒」、「期許」及「鼓勵」的鏡子,會給予呼名者力量。
關於「不」……有研究顯示,兩、三歲的小孩最喜歡說「不」,不喜歡的事情說「不」,喜歡的事情也說「不」。而專家表示:「這是正常的!」
當孩子發現自己擁有這項誘人的「權力」──藉由說「不」去影響一件事情的發生與不發生,他們並不是故意吵鬧,也不是不孝,而是處在建立自我認知、養成獨立的階段──專家建議父母用幽默感輕鬆以對。
可見「不」是小朋友覺得親切無比的「字」,用來引出「名字」的趣事,豈不宜乎!
名字實在很重要啊!我寫過一首童詩,讀過的人都認同我「取名很重要」的說法──
〈瘦身〉
我悲慘的遭遇 全是因為你
這雙黑手
我很努力了
每天以水龍頭的淚洗面
不停的 瘦身 瘦身
直到消失
你仍然不停止
這個稱號 叫我
「肥」皂
每次我問小朋友:「你們最早讀到的文學作品是什麼呀?是多大年紀讀的呢?」很多小朋友的答案能回溯到在媽媽肚子裡就聽過的故事、兒歌、搖籃曲,卻很少小朋友發現「名字」──這個由父母絞盡腦汁創作,力求文字優雅、意義深長的「一、兩個字」文學,真是好可惜。
本書企圖以名字的魔法,喚醒小朋友對習以為常「文化現象及文學語言」的注意與省思,進而發現我們與眾不同的傳統特色中,也蘊含許多新鮮有趣的童話題材、文學元素。
作者簡介
林哲璋
來自臺東大學兒文所。
信奉淺語的藝術;嚮往writes cats and dogs!
希望取悅「未來的大人」及「長大的小孩」!
曾獲:牧笛獎、兩岸兒文獎、南瀛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東大兒文獎、臺中文學獎、教育部文藝獎、文建會兒歌一百優選、「好書大家讀」、小綠芽獎、九歌年度童話獎等;出版的作品有:「用點心學校」系列、「不偷懶小學」系列、「仙島小學」系列、《神奇掃帚出租中》、《攀木蜥蜴與藤條先生》、《打敗宇宙魔王的無敵武器》、《壹圓銅板流浪記》、《福爾摩沙的月光小鎮》、《福爾摩沙惡靈王》、《斑馬大夫黑白醫》、《玄天上帝的寵物》、《大寶巨人倒楣鳥》、《不家村傳奇》、《有問題動物園》、《菜刀小子的陣頭夢》、《猜臉島歷險記》、《童話狗仔隊》、《兵工配件廠》、「屁屁超人」系列等。
繪者簡介
BO2
1950年出生於日本北海道。早稻田大學畢業後,立志成為畫家。是兒童出版美術家聯盟會員,目前活躍於繪本及童書插畫界。繪本包括「小泉留美子的四季繪本」系列、《回家路上》、《裝睡》……等,並曾擔任《哥哥》、《向偷懶乾杯!》……等書的插畫者。
1968年生,復興美工畢業。
「怪怪新村」系列商品設計者,曾出版多本圖文作品,目前為專業圖文創作者與電腦繪圖教學講師。以獨特的幽默和想像力,創造出深受孩子歡迎的「用點心學校」、「不偷懶小學」與「仙島小學」系列!
BO2的怪怪新村部落格:blog.xuite.net/bo2pig/bo2
BO2臉書團:www.facebook.com/bo2pig
林哲璋
來自臺東大學兒文所。
信奉淺語的藝術;嚮往writes cats and dogs!
希望取悅「未來的大人」及「長大的小孩」!
曾獲:牧笛獎、兩岸兒文獎、南瀛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東大兒文獎、臺中文學獎、教育部文藝獎、文建會兒歌一百優選、「好書大家讀」、小綠芽獎、九歌年度童話獎等;出版的作品有:「用點心學校」系列、「不偷懶小學」系列、「仙島小學」系列、《神奇掃帚出租中》、《攀木蜥蜴與藤條先生》、《打敗宇宙魔王的無敵武器》、《壹圓銅板流浪記》、《福爾摩沙的月光小鎮》、《福爾摩沙惡靈王》、《斑馬大夫黑白醫》、《玄天上帝的寵物》、《大寶巨人倒楣鳥》、《不家村傳奇》、《有問題動物園》、《菜刀小子的陣頭夢》、《猜臉島歷險記》、《童話狗仔隊》、《兵工配件廠》、「屁屁超人」系列等。
繪者簡介
BO2
1950年出生於日本北海道。早稻田大學畢業後,立志成為畫家。是兒童出版美術家聯盟會員,目前活躍於繪本及童書插畫界。繪本包括「小泉留美子的四季繪本」系列、《回家路上》、《裝睡》……等,並曾擔任《哥哥》、《向偷懶乾杯!》……等書的插畫者。
1968年生,復興美工畢業。
「怪怪新村」系列商品設計者,曾出版多本圖文作品,目前為專業圖文創作者與電腦繪圖教學講師。以獨特的幽默和想像力,創造出深受孩子歡迎的「用點心學校」、「不偷懶小學」與「仙島小學」系列!
BO2的怪怪新村部落格:blog.xuite.net/bo2pig/bo2
BO2臉書團:www.facebook.com/bo2p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