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扣板機的「正義」奶奶
雖然小城極度無趣,奶奶卻有許多管閒事的好點子:她曾讓棺木中的死人動起來,嚇走好事的記者;也曾利用濃霧和鬼故事,幫助苦命情侶私奔……最後甚至滿足了我的飛行夢呢!
我叫喬伊‧道德,從九歲到十五歲的每年夏天,都和小我兩歲的妹妹梅莉到鄉下奶奶家去玩一個禮拜。雖然一開始我們很不情願,因為鄉下小城真的極度無趣,連上個廁所還得跑到屋外……然而我們很快就發現,其實道德奶奶與一般正經死板的老人都不一樣!我曾看過奶奶讓棺木中的死人動了起來,嚇走好事的記者;也曾在奶奶的策畫下,利用月黑風高的濃霧和鬼故事傳說,幫助一對苦命的情侶私奔……
記得有次奶奶為了讓我坐上載客飛行的雙翼飛機,冒充了能免費搭機的得獎者。全部的工作人員用盡方法,硬要把奶奶塞進飛機裡,最後,飛機果不其然的超重了!奶奶順著情勢,向工作人員說:「不然你改載我孫子好了,如果他願意的話。」好像我會不情願一樣。原來,奶奶其實早就偷偷計畫好要讓我搭乘這趟飛行。
多年後,我加入了空軍。隨著軍團去訓練營的時候,我猛然想起,這輛火車會在深夜時分經過奶奶的小城,於是我發了電報給奶奶。就在軍團火車經過奶奶家的時刻,我看到奶奶家像顆南瓜燈一樣,而高大的奶奶就站在門前,她不知道我坐在哪節車廂,但她手舉得高高的,並揮舞著,希望我會看見她。
得獎紀錄
★美國紐伯瑞兒童文學銀牌獎
★美國圖書館協會最佳青少年讀物
★美國圖書館協會傑出童書年度最佳讀物
★美國國家圖書青少年文學獎提名
★文化部中小學生課外優良讀物
★好書大家讀推薦好書
★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兒童讀物獎
★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年度最佳青少年圖書
★希望閱讀選書
媒體書評
來自大城市的喬伊和梅莉經常被奶奶誇張而毫無長者風範的舉動嚇著。奶奶的格言是「自掃門前雪」,卻老是做出相反的舉動。書中充滿鮮明的人物性格、強烈的時代感以及豐富的笑料。 ——角書雜誌
書中的道德奶奶和其他人物都有著誇張的性格,演出各樣卑鄙的把戲或巧妙的狡計,讓你從頭笑到尾;然而屬於美國經濟大蕭條時代的那種氛圍,卻也在作者筆下真實的流露出來。 ——書單雜誌
本書巧妙的捕捉到一個平淡小鎮生活的瑣碎與浮誇。作者利用各式各樣的小事件,譬如駕駛雙翼機的刺激經驗等等,生動的傳達出那個年代的味道。 ——科克斯書評
*適讀年齡:9歲以上
作者介紹
賞析與導讀
前言
第一章 老流浪漢的最後一夜
第二章 牛奶裡的老鼠
第三章 一個女人的犯罪癮
第四章 大競賽
第五章 幽靈煞車手
第六章 長翅膀的東西
第七章 百年夏天
第八章 軍團火車
賞析與導讀
前言
第一章 老流浪漢的最後一夜
第二章 牛奶裡的老鼠
第三章 一個女人的犯罪癮
第四章 大競賽
第五章 幽靈煞車手
第六章 長翅膀的東西
第七章 百年夏天
第八章 軍團火車
導讀與賞析
我這樣愛這本書
愛不愛一本書,常常是種緣分。許多好書,只是非常欣賞,也許欣賞作者的文筆,也許佩服裡面主角的勇氣。但要愛一本書,必須非常契合,對整本書有講都講不清楚的感動。
讀《我那特異的奶奶》,就給我心裡一種講都講不清楚的感動。故事裡一個堅強無比、早就守了寡的奶奶,她的笑也不多、淚也不多,感覺上好像愛也不多、情也不多,可是讀完了整本書,卻是鮮明的看見了一個那樣疼愛孫子的奶奶。尤其是最後一章,男孩的火車在夜裡從奶奶家門口呼嘯過去,一個從不流露感情的奶奶就像剪影般的站在燈火通明的門口,對著整部火車揮手,因為她知道,她的孫子就在裡頭某一個窗口看著她。看到這裡,我無可抑止的淚流滿面,因為這個奶奶,在從前,是即使到了火車站,即使知道孫子以後將不再來了,也從不揮手跟孫子道再見的。
我這樣愛這本書。
不過這本書不只要你感動,作者其實是最想讓你邊看邊哈哈大笑的。全文中幽默的文句,對人、對地、對事的描寫,總讓人覺得是在聽一個最會講笑話的人講話,聽者都笑得東倒西歪了,講的人卻好似乎不當一回事。
書中的口述者,是個十分在行講故事的老人,講的是很多年前很多年前的故事。那時老人還只是個小男孩,從九歲到十五歲的夏天,他年年都與小他兩歲的妹妹到鄉下奶奶家去玩一個禮拜。每年就一個禮拜,但是他那特異的奶奶,他那與一般老人都不一樣的奶奶,卻讓他們永難忘懷那七年的夏天。在奶奶家中,他們看過奶奶讓死人動了起來,嚇走好事的記者;也在奶奶的策劃下,利用月黑風高的濃霧,幫助一對苦命的情侶私奔;還曾綿密計畫,氣走趾高氣昂的銀行家老婆……
這本書中的特異奶奶,第一次出現在作者的一篇短篇故事中,叫做《老流浪漢的最後一夜》,由於這個奶奶實在太有個性了,讀過的人都對奶奶佩服得五體投地,於是作者便以那篇故事為首,繼續寫出了一篇又一篇的故事,成了這本一九九九年紐伯瑞獎佳作。
《我那特異的奶奶》中,塑造最成功的,當然要首推那個處變不驚、最不愛管事卻最會管事的奶奶,她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能力,平時她自力更生,過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日子。但大家可千萬別惹火了她,一旦被她卯上了,任誰都要吃不完兜著走。
男孩和他妹妹,在七年的夏天中,讀者也可以看到他們倆在行為、思想、舉動上的微妙轉變。此書主角雖然是他們的奶奶,但沒有這兩個小孩的襯托,沒有這男孩傳神的口述,奶奶雖然戲法多端,但恐怕也成不了孫悟空。另外作者著墨不多,但卻令讀者印象深刻的,還有銀行家太太、奶奶的鄰居等。看了這本書,就像聽了一場精彩異常的講古,每個角色活靈活現,好像從書中跳出來了一樣。
作者說自己出生在一個「除非有證據證明清白,否則就先判有罪」的年代和環境中,可能因為看多了身邊的事,便練就了一身講故事的能力。他出版的小說已經超過二十本,擅長營造氣氛,更是講鬼故事、奇譚的高手,除了一般少年小說獎項外,還曾兩度獲得愛倫坡少年奇幻小說獎。
因為此書的描寫年代是一九三○年代的美國鄉下,因此翻譯《我那特異的奶奶》時遇到最多的困難,都是書中提到的當時人物及老舊美國俚語。所幸我的鄰居Mr. Bill MacLeod便是和書中小男孩差不多年齡的人,他對於書上提到的每一件事、每一個人、每一部電影都瞭若指掌,經過他的說明,我能更深刻體會到這本書的真與好,也才能更傳神的將此書譯好,在此要特別謝謝他。
我這樣愛這本書
愛不愛一本書,常常是種緣分。許多好書,只是非常欣賞,也許欣賞作者的文筆,也許佩服裡面主角的勇氣。但要愛一本書,必須非常契合,對整本書有講都講不清楚的感動。
讀《我那特異的奶奶》,就給我心裡一種講都講不清楚的感動。故事裡一個堅強無比、早就守了寡的奶奶,她的笑也不多、淚也不多,感覺上好像愛也不多、情也不多,可是讀完了整本書,卻是鮮明的看見了一個那樣疼愛孫子的奶奶。尤其是最後一章,男孩的火車在夜裡從奶奶家門口呼嘯過去,一個從不流露感情的奶奶就像剪影般的站在燈火通明的門口,對著整部火車揮手,因為她知道,她的孫子就在裡頭某一個窗口看著她。看到這裡,我無可抑止的淚流滿面,因為這個奶奶,在從前,是即使到了火車站,即使知道孫子以後將不再來了,也從不揮手跟孫子道再見的。
我這樣愛這本書。
不過這本書不只要你感動,作者其實是最想讓你邊看邊哈哈大笑的。全文中幽默的文句,對人、對地、對事的描寫,總讓人覺得是在聽一個最會講笑話的人講話,聽者都笑得東倒西歪了,講的人卻好似乎不當一回事。
書中的口述者,是個十分在行講故事的老人,講的是很多年前很多年前的故事。那時老人還只是個小男孩,從九歲到十五歲的夏天,他年年都與小他兩歲的妹妹到鄉下奶奶家去玩一個禮拜。每年就一個禮拜,但是他那特異的奶奶,他那與一般老人都不一樣的奶奶,卻讓他們永難忘懷那七年的夏天。在奶奶家中,他們看過奶奶讓死人動了起來,嚇走好事的記者;也在奶奶的策劃下,利用月黑風高的濃霧,幫助一對苦命的情侶私奔;還曾綿密計畫,氣走趾高氣昂的銀行家老婆……
這本書中的特異奶奶,第一次出現在作者的一篇短篇故事中,叫做《老流浪漢的最後一夜》,由於這個奶奶實在太有個性了,讀過的人都對奶奶佩服得五體投地,於是作者便以那篇故事為首,繼續寫出了一篇又一篇的故事,成了這本一九九九年紐伯瑞獎佳作。
《我那特異的奶奶》中,塑造最成功的,當然要首推那個處變不驚、最不愛管事卻最會管事的奶奶,她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能力,平時她自力更生,過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日子。但大家可千萬別惹火了她,一旦被她卯上了,任誰都要吃不完兜著走。
男孩和他妹妹,在七年的夏天中,讀者也可以看到他們倆在行為、思想、舉動上的微妙轉變。此書主角雖然是他們的奶奶,但沒有這兩個小孩的襯托,沒有這男孩傳神的口述,奶奶雖然戲法多端,但恐怕也成不了孫悟空。另外作者著墨不多,但卻令讀者印象深刻的,還有銀行家太太、奶奶的鄰居等。看了這本書,就像聽了一場精彩異常的講古,每個角色活靈活現,好像從書中跳出來了一樣。
作者說自己出生在一個「除非有證據證明清白,否則就先判有罪」的年代和環境中,可能因為看多了身邊的事,便練就了一身講故事的能力。他出版的小說已經超過二十本,擅長營造氣氛,更是講鬼故事、奇譚的高手,除了一般少年小說獎項外,還曾兩度獲得愛倫坡少年奇幻小說獎。
因為此書的描寫年代是一九三○年代的美國鄉下,因此翻譯《我那特異的奶奶》時遇到最多的困難,都是書中提到的當時人物及老舊美國俚語。所幸我的鄰居Mr. Bill MacLeod便是和書中小男孩差不多年齡的人,他對於書上提到的每一件事、每一個人、每一部電影都瞭若指掌,經過他的說明,我能更深刻體會到這本書的真與好,也才能更傳神的將此書譯好,在此要特別謝謝他。
趙映雪(兒童文學作家)
作者簡介
瑞奇‧派克 Richard Peck
從小,每個人都寫過我的志願,從總統、校長到警察、老師,隨著年齡增長,志願也不斷在變。但是寫出《我那特異的奶奶》的瑞奇‧派克卻與眾不同,從還不識字開始,他就已立下要成為作家的志願,這個志願跟著他從小到老,不曾改變。每一個求學階段,他都為此而努力,終於,在三十七歲那年,他覺得時機已到,毅然的交出教鞭,寫下了生平第一本小說。也許是因為經過三十多年的醞釀,這本小說毫無困難的出版了,而且出版社也馬上鼓勵他繼續寫下去,從此,小說家瑞奇‧派克就誕生了。
童年的派克在伊利諾州的鄉間長大,他十分慶幸自己出生在「芝麻街」等教育節目之前,疼他的媽媽天天為他念書。媽媽溫暖的懷抱、柔軟的聲音 ,加上文字的魅力、故事的動人,四歲時的派克就覺得「有為者亦若是」,因此也很早就賦予自己要成為作家的使命。
電視、收音機都不甚流行的鄉間,派克生活的一大樂趣便是聽三姑六婆等一大堆長輩聊天。那時,他只覺得好玩無比,但在三十多年後提筆寫作時,他才曉得兒時的經驗,都一樁樁的在幫他成為一位好作家。
為了成為作家,派克大學時選擇英文為主修。這個鄉下孩子為了達成心願,在大三時更負笈遠走,到莎士比亞的國家去親近文學。回美拿到碩士學位後,他開始執教。教書的工作讓他有機會每天與國中生、高中生接觸,相當了解這群青少年都在追求什麼、擔心什麼。因此,離開教職後,他便以給這群大孩子寫作小說為起點,來開啟他一輩子的志願。
《我那特異的奶奶》是派克在想念故鄉時寫下的短篇小說合集,孩子喜歡故事的風趣,大人則更沉迷於書中提到的那些過往的人、事、物、電影等,可以說是一本老少咸宜的好書。為了感謝各方給這本書的掌聲,派克又推出續集《那一年在奶奶家》,來滿足讀者對道德奶奶的懸念。
譯者簡介
趙映雪
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兒童文學碩士。能寫能譯,主攻少年小說。著有《美國老爸東方媽》等。曾獲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台灣省兒童文學創作獎、開卷版年度最佳童書和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等。譯有《我那特異的奶奶》、《那一年在奶奶家》、《奶奶的一季大禮》(台灣東方);《思黛拉街的鮮事》、《吶喊紅寶石》、《繼承人遊戲》等書。
瑞奇‧派克 Richard Peck
從小,每個人都寫過我的志願,從總統、校長到警察、老師,隨著年齡增長,志願也不斷在變。但是寫出《我那特異的奶奶》的瑞奇‧派克卻與眾不同,從還不識字開始,他就已立下要成為作家的志願,這個志願跟著他從小到老,不曾改變。每一個求學階段,他都為此而努力,終於,在三十七歲那年,他覺得時機已到,毅然的交出教鞭,寫下了生平第一本小說。也許是因為經過三十多年的醞釀,這本小說毫無困難的出版了,而且出版社也馬上鼓勵他繼續寫下去,從此,小說家瑞奇‧派克就誕生了。
童年的派克在伊利諾州的鄉間長大,他十分慶幸自己出生在「芝麻街」等教育節目之前,疼他的媽媽天天為他念書。媽媽溫暖的懷抱、柔軟的聲音 ,加上文字的魅力、故事的動人,四歲時的派克就覺得「有為者亦若是」,因此也很早就賦予自己要成為作家的使命。
電視、收音機都不甚流行的鄉間,派克生活的一大樂趣便是聽三姑六婆等一大堆長輩聊天。那時,他只覺得好玩無比,但在三十多年後提筆寫作時,他才曉得兒時的經驗,都一樁樁的在幫他成為一位好作家。
為了成為作家,派克大學時選擇英文為主修。這個鄉下孩子為了達成心願,在大三時更負笈遠走,到莎士比亞的國家去親近文學。回美拿到碩士學位後,他開始執教。教書的工作讓他有機會每天與國中生、高中生接觸,相當了解這群青少年都在追求什麼、擔心什麼。因此,離開教職後,他便以給這群大孩子寫作小說為起點,來開啟他一輩子的志願。
《我那特異的奶奶》是派克在想念故鄉時寫下的短篇小說合集,孩子喜歡故事的風趣,大人則更沉迷於書中提到的那些過往的人、事、物、電影等,可以說是一本老少咸宜的好書。為了感謝各方給這本書的掌聲,派克又推出續集《那一年在奶奶家》,來滿足讀者對道德奶奶的懸念。
譯者簡介
趙映雪
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兒童文學碩士。能寫能譯,主攻少年小說。著有《美國老爸東方媽》等。曾獲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台灣省兒童文學創作獎、開卷版年度最佳童書和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等。譯有《我那特異的奶奶》、《那一年在奶奶家》、《奶奶的一季大禮》(台灣東方);《思黛拉街的鮮事》、《吶喊紅寶石》、《繼承人遊戲》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