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拍案驚奇》是根據凌濛初所寫的《初刻拍案驚奇》,從中挑選了<韋十一娘>、<韓秀才娶妻>、<芙蓉屏>、<樵夫奇遇>等十四個故事改寫而成。故事情節曲折,戲劇感強;亦有勸善懲惡的作用,從中還可看出明代社會生活的概況。
本書特色
1.每個故事隱含一個核心價值觀,幫助孩子們成長。
2.文筆流暢,淺顯易讀,能讓孩子跟著作者的敘述走。
3.讓讀者因為愛讀而品嘗到「閱讀」的樂趣。
本書啟示
讓小朋友沈浸在中國經典故事的傳統文學裡,吸收其中的精華,體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本書特色
1.每個故事隱含一個核心價值觀,幫助孩子們成長。
2.文筆流暢,淺顯易讀,能讓孩子跟著作者的敘述走。
3.讓讀者因為愛讀而品嘗到「閱讀」的樂趣。
本書啟示
讓小朋友沈浸在中國經典故事的傳統文學裡,吸收其中的精華,體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作者的話
海外奇遇
大力婆
韋十一娘
三遇強盜
韓秀才娶妻
衝動的代價
興兒
郭七郎
興娘
芙蓉屏
前世冤仇
樵夫奇遇
守財奴的故事
三拆仙書
海外奇遇
大力婆
韋十一娘
三遇強盜
韓秀才娶妻
衝動的代價
興兒
郭七郎
興娘
芙蓉屏
前世冤仇
樵夫奇遇
守財奴的故事
三拆仙書
作者的話
強調戲劇感的古典白話小說
《拍案驚奇》的作者是凌濛初(西元1580-1644),浙江人,官至徐州通判。他是一位生活在明朝末年的文學家,早年工詩文,後致力於小說和戲曲創作。明朝末年,李自成圍城的時候,凌濛初嘔血而死,享年六十四歲。
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與長篇小說一樣,也是以唐、宋、元三朝以來說話人的話本為淵源,特點在於能夠比較真實的反應當時老百姓的生活百態。明末的「三言」和「二拍」則是宋、元、明以來流行話本的改寫和結集,是當時最能代表白話短篇小說成就的作品。
所謂「三言」,指的是明天啟年間馮夢龍(西元1574-1646)的三本著作,分別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以及《醒世恆言》,因為書名中都有一個「言」字,所以稱為「三言」,而所謂「二拍」就是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這也是凌濛初一生的代表作,尤其是《初刻拍案驚奇》;以今天的說法,「二刻」就像是「第二集」,就是說故事內容不同,但表現手法和形式則非常近似。
《初刻拍案驚奇》一共有四十篇小說,每一篇都是獨立的,每一篇作品中往往又都包含了幾個篇幅不一、但旨意相同的故事。此外,凌濛初很喜歡用一些詩文和俗語來表現故事精神,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一般來說,就藝術成就而言,馮夢龍的「三言」當在凌濛初的「二拍」之上,但因為凌濛初頗費心力在收集、強調「驚奇」的效果,他書中的故事,情節往往比較曲折,戲劇感也比較強,所以還是有不少擁護的讀者。當然,書中露骨的情色描寫以及過份宣揚迷信、宿命等思想,也一直招致很多的批評。
這本少兒版的《拍案驚奇》就是根據《初刻拍案驚奇》,從中挑選了十四個故事改寫而成。特別要說明的是,有些故事裡所表現的價值觀甚至是社會現象都有其時代背景,出現在這本少兒版中只不過是為了尊重原著,並不代表我們就是認同這樣的做法(譬如「買官」的情節),別忘了明朝末年距離今天都已經三百多年了。
強調戲劇感的古典白話小說
《拍案驚奇》的作者是凌濛初(西元1580-1644),浙江人,官至徐州通判。他是一位生活在明朝末年的文學家,早年工詩文,後致力於小說和戲曲創作。明朝末年,李自成圍城的時候,凌濛初嘔血而死,享年六十四歲。
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與長篇小說一樣,也是以唐、宋、元三朝以來說話人的話本為淵源,特點在於能夠比較真實的反應當時老百姓的生活百態。明末的「三言」和「二拍」則是宋、元、明以來流行話本的改寫和結集,是當時最能代表白話短篇小說成就的作品。
所謂「三言」,指的是明天啟年間馮夢龍(西元1574-1646)的三本著作,分別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以及《醒世恆言》,因為書名中都有一個「言」字,所以稱為「三言」,而所謂「二拍」就是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這也是凌濛初一生的代表作,尤其是《初刻拍案驚奇》;以今天的說法,「二刻」就像是「第二集」,就是說故事內容不同,但表現手法和形式則非常近似。
《初刻拍案驚奇》一共有四十篇小說,每一篇都是獨立的,每一篇作品中往往又都包含了幾個篇幅不一、但旨意相同的故事。此外,凌濛初很喜歡用一些詩文和俗語來表現故事精神,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一般來說,就藝術成就而言,馮夢龍的「三言」當在凌濛初的「二拍」之上,但因為凌濛初頗費心力在收集、強調「驚奇」的效果,他書中的故事,情節往往比較曲折,戲劇感也比較強,所以還是有不少擁護的讀者。當然,書中露骨的情色描寫以及過份宣揚迷信、宿命等思想,也一直招致很多的批評。
這本少兒版的《拍案驚奇》就是根據《初刻拍案驚奇》,從中挑選了十四個故事改寫而成。特別要說明的是,有些故事裡所表現的價值觀甚至是社會現象都有其時代背景,出現在這本少兒版中只不過是為了尊重原著,並不代表我們就是認同這樣的做法(譬如「買官」的情節),別忘了明朝末年距離今天都已經三百多年了。
作者簡介
管家琪
華文世界重要的少年兒童文學作家。1960年出生於臺灣臺北,祖籍江蘇鹽城。輔仁大學歷史系畢業。曾任《民生報》記者七年,1991年5月底辭掉記者工作之後,即在家專職寫作至今,一直在少年兒童文學領域努力耕耘,著作甚豐。目前在臺灣已出版創作、翻譯和改寫的作品300餘冊,在香港、馬來西亞和大陸等地也都有幾十冊至一百多冊作品出版,並經常至各地中小學與孩子們交流,引領孩子們閱讀與寫作,廣受歡迎。曾多次得獎,譬如德國法蘭克福書展最佳童書、臺灣中華兒童文學獎、金鼎獎等。
管家琪
華文世界重要的少年兒童文學作家。1960年出生於臺灣臺北,祖籍江蘇鹽城。輔仁大學歷史系畢業。曾任《民生報》記者七年,1991年5月底辭掉記者工作之後,即在家專職寫作至今,一直在少年兒童文學領域努力耕耘,著作甚豐。目前在臺灣已出版創作、翻譯和改寫的作品300餘冊,在香港、馬來西亞和大陸等地也都有幾十冊至一百多冊作品出版,並經常至各地中小學與孩子們交流,引領孩子們閱讀與寫作,廣受歡迎。曾多次得獎,譬如德國法蘭克福書展最佳童書、臺灣中華兒童文學獎、金鼎獎等。